1950年7月的某个炎热潮湿的日子,越南北部的丛林中弥漫着浓重的湿气豪瑞优配,胡志明与陈赓终于重逢。久别重逢的胡志明异常激动,他自信地用流利的汉语吟诵了两句诗:“乱石山中高士卧,茂密林里英雄来。”这不仅是对陈赓的赞美,更是他与这位老友之间深厚情谊的体现。
他们的缘分始于大革命时期,那时的广州,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抗日战争期间,他们在延安再度相聚,曾有过长谈。正所谓英雄惜英雄,经过长期的斗争与岁月的磨砺,二人再次在风云变幻中相遇。这一次,他们的碰面将为各自的民族解放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1950年初,胡志明前往北京寻求新中国的帮助,希望得到对越南抗法斗争的支持。在经过双方的秘密磋商后,中国政府认同了越南抗法事业的正当性,决定提供支援。但两国之间并没有畅通的交通路线,若想保障援助的顺利进行,就必须通过一次战略性战役来打通交通线。由于越南军队缺乏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指挥员,中国决定派出军事顾问团,以协助越南军队的战术和指挥。
军事顾问团的团长选定了韦国清,因其既具备军政双全的能力,又熟悉广西的地理环境。虽然顾问团的正式组建需要一些时间,但眼下迫切的任务使得他们必须尽快派人前去。因此,任务落到了陈赓的肩上。此时的陈赓是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,昆明与越南的边境接壤,他此行的责任重大。
展开剩余81%总部的命令很简单:帮助越南取得几场胜利,打开局面。接到指令后,陈赓带着一支精干的工作组从昆明出发,经过了20多天艰难的跋涉,穿越崎岖的山地丛林与水网纵横的稻田豪瑞优配,最终到达了越南的边境。一路上,他们搜集情报,逐渐掌握了越北的局势。
当陈赓终于见到胡志明时,两人并没有多余的寒暄,直接进入了战局分析。陈赓得知越南军队计划攻打高平,但他并不赞同这一策略。陈赓认为,法军在老街、谅山等地依然有强大的机动部队,他们的进攻能力并未完全丧失,而越军尚未完全掌握主动权。虽然越南军队经过整训,但许多营以上的指挥官经验不足,指挥能力相对较弱。因此,现阶段并不适合发起攻坚战。陈赓提出的建议是:先攻击周围的据点,引诱法军增援,在野战中消灭敌人。
这种围城打援的战法是陈赓在国内战争中屡试不爽的经验,他在路上就将这一策略上报北京,得到了肯定的答复。把这一思路与胡志明分享后,胡志明对陈赓的见解十分赞赏,并急切地要求他尽快前往前线指挥。
两天后,陈赓来到了越军的前方指挥部所在地——广渊。在胡志明送别时,他注意到陈赓手中握着雨伞豪瑞优配,便立刻劝阻道:“不要带伞。”陈赓不解,胡志明解释道:“在丛林中,越南人从不打伞,我们都戴草帽。要是你打伞,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中国人,很容易暴露目标。”陈赓顿时明白,原来异国作战的细节竟与国内如此不同。
经过了半个月的艰苦跋涉,陈赓一行终于抵达了广渊,而此时韦国清率领的中国顾问团已经提前两天到达。越军总参谋长黄文泰为陈赓介绍了当前的战况,进一步帮助他理清了战局。
根据情报,法军在越南的总兵力约为23万,其中仅有4万人是来自法国本土的正规军,剩下的大多数则是雇佣军以及越南的伪军。而越南军队的总兵力约为16万人,但其中只有2万人是直接归总部指挥的,且全部集中在高平一带。守卫高平的越军仅有3个营,总兵力不足2000人。由于越军在兵力上具备10倍优势,越军高层决定冒险强攻高平,试图用多打少的方式创造出一场大捷。
陈赓深知越军的战斗力,他认为这支军队与我军有相似之处,都是从游击战争起步,需要不断从战斗中积累经验。越军目前并不具备打正规战的能力,攻打高平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市,无异于自找麻烦。因此,陈赓建议先打高平与七溪之间的小镇——东溪。东溪是中越公路的重要交汇点,攻占这里可以切断法军的补给线。更重要的是,这是一场可以确保首战必胜的战斗。
虽然韦国清同意了陈赓的提议,但越军指挥官武元甲却依旧坚持认为攻下高平更为稳妥。陈赓耐心地解释道,越军正处于从运动战向阵地战的转型阶段,这一转变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。如果一开始就攻打高平,一旦失利,将极大打击士气。相比之下,先打东溪将有助于打开局面,后续进攻高平也将变得更有把握。
陈赓用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为例,讲解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重要性——只有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,再坚固的工事也能一举攻破。听了陈赓的讲解,越军的军官们深受启发,纷纷认同了陈赓的战略。
在随后的一场战斗中,越军全歼东溪守军270人,缴获了大量物资,这是越军首次在作战中摧毁了由两个连守卫的小据点。尽管如此,陈赓对这一战果并不满意。虽然敌人被消灭,但越军的伤亡却高达500人。陈赓原本就对越军的战斗力有所预料,但实际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。他坦诚地告诉胡志明,越军的士兵虽然勇敢,但由于许多干部缺乏实战经验,指挥能力远远不足。胡志明深以为然,表示以后选拔干部时,一定要优先从那些老战士中挑选。
对于越军而言,陈赓不仅是指导他们作战的军事顾问,更像是他们的导师。无论是胡志明还是武元甲,均对陈赓的军事才华深感佩服,心悦诚服。
通过陈赓的悉心指导,越军逐渐走上了更为成熟的战术道路,而陈赓也在越南的战场上,再一次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