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光中先生曾言:“如果你有机会穿越时空,最好去北宋,找苏东坡,因为他能把一切都变得有趣。”这句话透出了苏东坡的非凡魅力,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大家博远配资,也是文坛风云人物。表面上看,作为北宋的名士,他的仕途本应顺风顺水,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。苏东坡一生坎坷,曾多次遭遇贬职,经历了无数的风雨。然而,正是这些困境没有将他打倒,反而促使他更加乐观豁达,成就了他独特的人生格局。
尽管苏东坡以才高八斗闻名,他的幽默风趣却是让许多人都感到自愧不如。许多文化名流曾被他调侃,而在这些人之中,只有佛印和尚可以与他争锋。佛印和尚是当时的高僧,广受敬仰,甚至曾获得宋神宗的金钵奖赏。佛印与苏东坡不仅是性格互补的朋友,而且两人交情深厚,至今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趣闻轶事。
展开剩余84%苏东坡自幼出生在书香门第,他的祖父苏味道是唐朝著名的将军,父亲苏洵则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,弟弟苏辙更是才子一名,苏家人才济济,学识深厚。后世的文人称苏东坡与他的父亲、弟弟为“三苏”,并且这三人都被列入了“唐宋八大家”的行列。
20岁时,苏东坡第一次赴京赶考,那次考试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。那时,主考官欧阳修对苏东坡的才华赞不绝口,觉得这篇文章堪称世间珍宝。但为了避免引发嫌疑,欧阳修故意将苏东坡的文章判为第二名。结果,公布榜单时全朝震动,欧阳修大为惊讶,原来这篇佳作并非他亲自的弟子之作,而是一个新晋的考生。苏东坡的才华也因此得以广为流传,他也因此踏上了仕途。
1066年,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病逝,苏东坡回家守孝三年。等他回到京城,已经是风云变幻,朝廷变法如火如荼,王安石的变法改革推动了许多变化。苏东坡作为直言敢谏的士人博远配资,自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,然而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,他的意见最终未能得到采纳,反而遭遇了贬职。他的仕途开始陷入了坎坷的低谷,甚至因“乌台诗案”触怒了皇帝,险些丧命。接踵而至的贬职和流放成为了他生活中的常态。
如果是一般人,或许早已无法忍受这种灰暗的命运,或者选择低声下气投靠权贵,或者放弃一切,沉沦下去。然而,苏东坡并没有选择低头认命,反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境。他没有再像刚入仕途时那样冲动莽撞,反而开始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,将自己的精力转向文学与佛学,渐渐在参禅悟道的过程中领悟到更多的生活智慧。佛印和尚也因此进入了他的生活,两人的友谊深厚,成为了他人生中的精神支柱。
有一次,苏东坡写下了“八风吹不动,端坐紫金莲”这句话,感叹自己在经过生活的风风雨雨后,心境终于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。为了让佛印夸奖自己,他将这首诗写好,送到金山寺,期待得到朋友的称赞。没想到佛印回信时竟然写下了“放屁”两个字。这一番言辞让苏东坡感到颇为愤怒,心中充满不服气。他随即乘船前往金山寺,准备与佛印理论一番。
然而,等他抵达寺中时,却没有见到佛印的身影。只看到佛印留了一张字条,上面写着:“八风吹不动,一屁过江来。”苏东坡这时才恍然大悟,佛印用幽默的方式讽刺了他。苏东坡不仅没有生气,反而从这番话中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自省。原来,自己明明写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,结果却被一句“放屁”轻轻一击,心中竟也感到不平。这个小小的趣事也让两人更加亲密,友谊愈加深厚。
苏东坡与佛印不仅在诗文上彼此切磋,生活中也是经常嬉戏打趣。他们共同的爱好包括美食与好酒,常常一边饮酒,一边聊天。某次,苏东坡和书法家黄庭坚一起做饼,竟然偷偷将饼给了菩萨供奉。结果,他们发现饼不见了,原来佛印和尚在菩萨后面偷吃,笑得不亦乐乎。佛印对食物有着一定的贪欲,而苏东坡也总是乐于和他开玩笑,两人常常互相调侃,趣味十足。
有一次,佛印烧好了一条鱼,却因为舍不得给苏东坡,便偷偷藏了起来。苏东坡却早已闻到了鱼香,他假装不知情,心里暗自明了。当他假装不解地问佛印时,佛印急忙给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回应,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“伎俩”暴露了。于是,两人欢笑着共享了这顿美味的鱼。
这种幽默和机智的互动,既让他们彼此更加亲近,也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了他们非凡的默契。甚至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常常参与其中,她的才思敏捷,常常令两位哥哥大吃一惊。一次,苏东坡和佛印在游玩时,玩起了对联游戏,结果被苏小妹巧妙地给逆转,展现了她卓越的才华。
有趣的事情总是层出不穷。一次,苏东坡与佛印一起吃面,苏小妹更是与他们一起开玩笑,连佛印都不禁大笑。生活中的每一次互动,无论是调侃、戏谑,还是文字游戏,都充满了乐趣和智慧。这些轻松幽默的交流,使得苏东坡无论在仕途的波折中,还是个人生活的困扰里,都能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。
正如林语堂所说,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名字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他用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境,也因此成为了千古流传的文化人物。今天,苏东坡的诗词、佳作依然脍炙人口,而他那种永远积极乐观的心态,依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